"依托林竹生态资源,构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10-09-20

 
  “保护了一弯清水,留住了一方贫穷”,这是许多搞生态建设的地区所面临的困惑。作为四川省首批9个生态县之一的沐川却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以生态产业挺起了生态县建设的脊梁,走出了一条以“林浆纸一体化”为代表的可持续路子。
 
  那么沐川县究竟怎样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呢?近日记者深入沐川进行了调查。
 
  依托林竹生态资源,构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沐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地占97%,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十分适宜林竹的生长。
 
  “林浆纸一体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模式呢?沐川县副县长刘波介绍,首先是产业龙头企业内部的林竹原料基地建设、制浆造纸和纸品延伸加工环节,以产品为纽带的企业发展模式,同时通过原料运销、基地建设环节向体外拓展,并形成由龙头企业引领农户造林栽竹,收购竹子制浆造纸,使农户的生态产出变为经济效益,同时企业也得到经济效益的全过程生产模式。
 
  为解决好林农与龙头企业的联结,沐川建立健全林产品产销运行机制,组建了沐川林竹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上连制浆造纸龙头企业下连林农,建立了项目投资风险保障和信息服务机制。
 
  沐川林竹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也经历了3个过程:最初公司自己投资建立竹林基地,其次尝试租地造林、合作造林方式建设基地,最后,利用林权制度改革,引导组建股份合作制林场,每个农户以林权实行“均股均利”,农户从自然人变为企业股东,由股份制林场与公司签订合同。同时,龙头企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优先投放到股份制林场,形成了“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和日趋成熟的服务保障机制,使林农和企业关系通过契约的方式联系更加紧密。
 
  龙头企业扬起生态建设的龙头
 
  “林浆纸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龙头企业,它担负着生态建设、生态产出的重任,实施生态建设的千家万户林农要依靠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沐川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胜劣汰、壮优扶大,最后发展形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县农民和基地栽种的竹子的主要消化渠道。永丰公司从而也成为西南地区知名的制浆造纸企业,年制浆能力23万吨,造纸10万吨,竹片收购量达到80万吨,建成基地50万亩。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即将在四川泸州市的叙永县新建年制浆20万吨的浆纸一体化项目。
 
  为解决原料来源,永丰公司在四川宜宾市的屏山县、乐山市的马边县、云南的绥江县等周边区县建设林竹基地,通过市场手段调节供需关系,带动当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同时,“林浆纸一体化”模式也逐渐演化拓展为以沐川为核心区的区域产业协作一体化。
 
  造纸业本身就是污染行业,那么作为龙头企业的永丰公司是怎样解决污染问题的呢?据沐川县环保局局长林晓介绍,永丰公司先后投入1.8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主要废弃物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其中,黑液提取率已达到94%,碱回收率达到94.6%,重复用水率大于85%,吨产品能耗低于500公斤(标煤),各项主要环保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二级标准。投资600万元,建成10条中密度纸板生产线,消化竹屑和污泥。永丰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和四川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林浆纸一体化”模式推动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双赢
 
  竹子的种植,使沐川县的森林覆盖率大大的提高,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通过“林浆纸一体化”模式的带动,龙头企业扶持农民造林种竹,沐川县林业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29.8万亩增加到152万亩,竹林面积由两万亩发展到7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指数为优,列全省首批创建省级生态县第一位。
 
  环境得到了改善,经济效益也实现了增长。沐川农民每年仅林竹收入一项,就由人均不足20元增加到1000多元。沐川的财政收入有1/3也来源于此。通过生态产业化经营的带动和辐射,沐川县实现了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的延伸,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劳务和生态旅游的长足发展。